Friday, August 10, 2018

 

中國取消報復美國原油 留談判迴旋空間

Happy Ending 將至?中美貿戰的3種可能結局

  • 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有趨緩跡象,海通證券分析貿易爭端存在3種可能走向
  • 即使雙方在懲罰性關稅方面有所讓步,料仍會鎖定科技產品徵稅
  • 中美貿易往來緊密,貿易衝突走向極端,美國將關稅擴大到全部商品機會較微

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中美貿易談判將皆大歡喜(All will be happy),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分析,中美貿易爭端存在3種可能走向,其中,中美雙方的確有機會透過磋商達成協議,不實施600億美元商品的懲罰性關稅。

姜超指出,90年代中國經濟實力還未算強大,美國會利用「301調查」在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中增加更多籌碼,這種情況下,經過雙方的磋商,貿易爭端往往以簽署協議收場。

至於此次中美的貿易爭端將會如何演變?姜超認為存在3種可能的方向:一是中美雙方利用緩衝期,針訴求磋商達成協議,不實施600億美元商品的懲罰。二,懲罰性關稅仍會實施,但雙方各自有所讓步,僅對科技產品懲罰。三,貿易衝突走向極端,美國將關稅擴大到全部商品。

結局一:雙方談判和解

中美可利用擬定徵稅清單的15天及公示的30天期限,針對各自訴求進行磋商,並達成初步協議,不實施600億美元商品的懲罰。談判過程中,對資本市場的風險情緒會有短期影響,但對經濟的衝擊不大。

如果特朗普旨在縮小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,有兩個方法,一是擴大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進口,二是縮小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,相對而言,前者機會較大。

從歷史談判結果來看,開放部分服務市場的准入,及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較易被中國接受。未來針對金融等服務行業的逐步開放、增加對美國農產品、能源產品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或將成為中方的選項。

不過今次的301調查主要關注中美敏感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,所以如果雙方協商成功,美國可能會對中國技術產品的出口進行一定的限制,中國方面則可能加強內地知識產權保護,修改部分外資技術轉讓條款。

結局二:關稅有所讓步

懲罰性關稅仍會實施,但經過協商雙方各自有所讓步,針對科技產品的懲罰性關稅則會部分實施。

特朗普計劃對價值600億美元中國產品徵收25%關稅,若後續中美談判或中國出台反制措施後,美國有一定程度退讓而將稅率降至15%,或者徵稅商品總額降低為500億、300億和100億美元,嘗試測算其影響:

在25%的關稅稅率下,如果美國針對600億、500億、300億和10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稅,將會導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規模分別下降132億、110億、66億和22億美元,中國總出口規模影響分別為0.58%、0.49%、0.29%和0.10%。如果稅率下降到15%,對出口的影響分別為0.32%、0.27%、0.16%和0.05%。

就行業來看,中國的電子通訊設備、鐵路、航空航天和機械設備等領域的出口或影響最大。而此次301調查主要針對中國高技術領域的不公平行為,因此後續的徵稅對象可能鎖定高科技領域,包括電子通訊設備、鐵路、航空航天和機械設備。

結局三:衝突升級擴散

美國不僅對600億美元商品徵稅,更將關稅擴大到全部中國出口的商品。

同樣,假設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平均關稅為3%,假設全面關稅分別提高到10%(較樂觀情形)、25%(持平於當前提出的稅率)和45%(特朗普競選時提到對滙率操縱國施加的稅率),相當於價格分別上漲7%、22%和42%。

而美國出口佔中國總出口的接近20%,對應總出口可能下降1.4%、4.4%和8.4%,假設中國出口增長和GDP增長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.18,對應GDP分別被拖累0.3%、0.8%和1.5%。

由於中美貿易往來緊密,貿易戰只會帶來兩敗俱傷。此外,全球很多產業均是跨國生產,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全面關稅,勢必導致部分跨國企業成本的大幅增加。所以,中美貿易衝突最終走向極端化的可能性並不大。

【延伸閱讀】特朗普:貿易談判結果將「皆大歡喜」

【延伸閱讀】中國手握三張牌 更有底氣應對貿易戰

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,中國關稅報復措施有轉向。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中國6月曾把美國原油列入反擊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的商品之一,但中國最新對16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25%關稅的清單,初始重量級武器原油赫然消失。

路透報道,這在中國石化的強力遊說下,中國在最新加徵關稅商品清單刪除了美國原油。中國石化不予置評。

中國商務部沒解釋原油不在清單上的原因。分析認為,原因之一是中國對國外原油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,而不報復美國原油,亦能為中國在談判轉圜空間,以獲得持續購買伊朗石油的豁免權。

中國對國外原油依賴高

《華爾街日報》稱,對原油徵稅的策略,為中美剛開始萌芽的原油經貿關係帶來風險:中國在過去兩年已成為美國出口原油的最大買家,在去年購買了美國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。

分析師和業內人士稱,考慮到中國經濟正在放緩,原油賣家可以輕易找到新買家,而中國對國外原油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,因此原油被移出清單,可能暗示中國正在重新評估其報復威脅。中國依賴進口滿足其70%的能源需求,國際能源署預計,這一比例將在2040年升至80%。

報道引述AMP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Shane Oliver稱,如果中國對進口原油加徵關稅,那將是自討苦吃,因為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原油。儘管中國從美國進口石油的數量過去兩年增長了大約200倍,但美國石油在中國進口石油總量中佔比仍僅為3%。中國前兩大石油進口國是俄羅斯和沙烏地。

不利於中國的一點是,美國輕質低硫油便宜、相對沒那麼污染,而受到青睞。報道援引芝商所(CME Group, CME)資深經濟學家Erik Norland稱,美國的輕質油不會從市場上消失,如果不向中國出口,可以向亞洲其他國家或者亞洲以外地區出口。

釋善意 或換購買伊朗石油豁免權

此外,石油行業高管認為,中國是為了在美國11月份重啟對伊制裁後,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作鋪墊。科羅拉多州鑽探服務公司Canary LLC首席執行長Dan Eberhart稱,如果中國向美國進口石油徵收關稅,美國豁免中國進口伊朗石油的可能性會降低;徵稅會引發進一步激怒美國的風險。

路透引述分析師稱,將原油從關稅清單中去除,可以被視作善意的妥協,這將幫助中國獲得持續購買伊朗石油的豁免權,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完全切斷伊朗石油出口。



--
鹅是一个兵,来自老百姓。鹅不是老大,天才是老大
您无所不谈,鹅也不例外。鹅是参考消息@无所不坛


Comments: Post a Comment

<< Home
Google